源遠流長的精神

澎湖群島係由近百個大小不等的火山熔岩(玄武岩)組成,誕生於約一千八百萬至八百萬年前。正式史料記載已有八百年,因開發較早,漢文古名甚多,諸如平湖、方壺、西瀛、澎瀛、澎海、島夷等;在十六、十七世紀時,歐洲人稱為「Pescadores」,係葡萄牙語,意思為「漁夫之島」。

先民早期移居澎湖群島,由於生活困苦,為求安身立命並且保存善念,宗教成為心靈寄託的泉源,廟宇廣佈全島,密度更為全台之冠,在九十七個村里中,大小寺廟計有一百六十餘座。菊島居民聚落中用來鎮邪除煞的五營、石敢當、山海鎮等避邪之物,也星羅棋佈,隨處可見。

位於馬公市中央里的「天后宮」,建於明萬曆二十年(西元1592),距今已有四百多年,是全台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,又稱為「媽祖宮」,列為國家一級古蹟。舊有的媽祖廟遭荷蘭人燒毀之後,康熙年間重新修建,呈現今日媽祖宮的風貌。

媽祖宮不但是菊島先民的信仰中心,日據時代前更以「媽宮」為今日馬公的舊稱。大廟採無一鐵釘的古法建築,牆椽、廊柱、斗拱、木屏、大楣、木雕…,巧奪天工,勾勒出優雅樸實的風貌,展現古人的建築智慧,至今仍香火鼎盛,香客絡繹不絕。

「觀音亭」建於西元1696年,列為國家三級古蹟,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,是澎湖居民膜拜觀世音菩薩的聖地。觀音亭肅穆清幽,走入寺內,立刻能讓人感受一股莫名的平靜,心靈馬上沈澱下來。觀音亭外鄰近親水公園,是許多居民和遊客前往散步、觀海、戲水的地方,與海邊交接處,有一座海豚涼亭,極具海洋風情,附近海域也是風浪板、風帆船好手飆浪的最愛。抬頭一望,可見澎湖青年活動中心,呈現歐式古堡建築風格,尤其晚上與西瀛虹橋遙望相對,頗富浪漫氣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