鬼斧神工的雕塑

澎湖玄武岩奇景,不僅具備世界地質公園的水準,更是一面樂活時代的鏡子。玄武岩知道,把歷史拉長來看,眼前事都微不足道,歷經千萬年日月輪迴,什麼風浪沒看過,惡劣的環境也只刮了皮毛,對它來說,困境是短暫的,只要堅持下去,一定會有來春,這就是堅毅的玄武岩精神。

根據地質學家研究指出,目前已知澎湖最古老玄武岩在望安島的天台山,約在一千八百萬年前形成,而最新成的玄武岩,也在八百多萬年前,即為今日的東嶼坪。整個澎湖群島的地質,除了花嶼為玢岩組成外,大都是玄武岩所構成。玄武岩在澎湖先民的生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,也和菊島獨特文化息息相關。例如應用在防風種植的澎湖菜宅農業文化(蜂巢田農業景觀;抵禦東北季風的農作栽植方法)、石敢當(如鎮風避邪石塔)、石滬、宅第以及廟宇的建築等等。

玄武岩不僅影響菊島文化,甚至考古學家發現,早在四千年前,史前人類就橫渡黑水溝到澎湖,在眾多島嶼中選擇玄武岩豐富的七美島,建立石器製造場,考古學家進一步指出,七美島上有三處主要史前石器製造場,推斷應是台灣史前人類橫渡台灣海峽到澎湖,再將石材運回台灣加工處理,後也證實台灣西南地區史前遺址的玄武岩,來自澎湖群島。七美島上牛姆坪的台灣地圖,勾勒出有趣的巧合。

七美嶼的玄武岩地形發達,前往大獅風景區,可一覽渾然天成的一頭獅子,矗立海中,遠眺七美外海,和玄武岩海蝕平台奇景「七美龍埕」,一右一左,彷彿是化身石獅和蟠龍的守護神。

澎湖群島的每一處玄武岩景觀都非常珍貴,也均有特色。其中玄武岩柱狀節理發達,素有「澎湖黃石公園」美譽的桶盤嶼,則是澎湖玄武岩奇景代表之一。桶盤嶼行政上隸屬馬公市,是一座形似桶盤的小島,全島圍繞著柱狀節理玄武岩,海濱佈滿貌似蜂窩狀的貓公石(蜂窩岩)。

此外,在桶盤與西南方的海蝕平台上,有一處環狀排列的柱狀玄武岩,每當大退潮,水面上像是浮出一朵蓮花,當地人稱之為「蓮花座」,清澈海水倒影全景,宛如人間仙境。桶盤嶼這樣令人讚嘆的玄武岩景觀,更獲選為2011年「澎湖新十景」之一。

虎井嶼的地形亦屬奇特,柱狀節理玄武岩十分發達,島中央低平,東西兩端各有一塊突起台地,分別稱為東山與西山,排列於險峻的海崖邊,直望峰頂,氣勢磅礡;虎井除了有讓饕客讚不絕口的鮮魚湯外,東山海底有一狀似城牆之遺址,即昔日澎湖八景之一「虎井澄淵」。西山則有層層相疊的玄武岩,非常壯觀,海濱也遍佈蜂窩狀的貓公石。

在澎湖東海海域上,計有隸屬湖西鄉的錠鉤嶼、雞善嶼及隸屬白沙鄉的小白沙嶼等三座無人島,列為我國「玄武岩自然保留區」。錠鉤嶼在玄武岩地形中最屬奇特。由於造陸時岩漿流出方向不一,使錠鉤嶼地勢起伏,柱狀節理方向不同,歷經千萬年風蝕與海蝕後所形成的海蝕柱,而孕育出「一線天」奇景,氣勢雄偉,非常罕見,素有海上「桂林山水」之稱;穿梭於錠鉤嶼的石林間,可遇見玄武岩垂直或傾斜,時如坐臥,又時聳入天,宛如博覽名山大川,頗讓人有盪氣迴腸之感。

雞善嶼為典型玄武岩方山地形,由大、小雞善兩島嶼組成,退潮時可步行相通,四周柱狀節理發達,節理面多為六角形,稜角分明,形成「海田」奇觀,正是燕鷗棲息的天堂,是台灣著名的水鳥保育區,亦為國家玄武岩自然保留區之一。

擁有「百褶裙」以及「石筆」、「石硯」奇景的「員貝嶼」,在玄武岩大觀中,最令人印象深刻。員貝嶼外型有如一圓形貝殼,退潮時,從本島「沙港」可步行而至,是一條海上古道,古道中央豎立石敢當,過去是熱門旅遊路線,惟此步道需休養生息。附近海域清澈,各種珊瑚礁及魚類成群,更有豐富的淺海生態。

員貝嶼島上數十戶以捕魚為生,居民集中島嶼南側,村後有一小山丘,登高可遠眺海景,向北海岸望去,驚見柱狀節理玄武岩所形成「石筆」、「石硯」,形貌特殊,有「玄武筆硯」之名。員貝嶼東側則有扇狀排列的玄武岩柱,就像是一件展開的「百褶裙」。員貝嶼玄武岩景觀就是如此多嬌,登島還有從事休閒漁業的漁民陪你聊聊。

東北海上,一顆值得雕琢的璞玉-鳥嶼,海岸線綿延約2.5公里;她那壯麗的玄武岩峭壁,絕對是澎湖神工鬼斧玄武岩代表作之一。巍巍柱狀節理玄武岩連壁而生,工整卻又自然地排列,是許多攝影愛好者取景之地。鳥嶼是個純樸的典型漁村,島上居民多與以漁業為生,並整合旅遊業,發展出獨特的觀光休閒漁業型態,也是澎湖東海行程中的一個熱門景點。澎湖玄武岩的奇特景觀不勝枚舉,值得您親臨體驗,細細品味!